二人转火,小沈阳火!怎么的,看不惯么?
拿把枪就是高雅艺术了么!?
你们就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来年让你们这小子也上上春晚!有那能耐么?!
老装啥清高!非得贬损别人么?恶心人不?
楼主别删我贴噢!我看看你们有多包容!
帮那个中看伐惯阿拉上海宁,自家又么本事额宁讲真册那浪费重光
有本事那出个周立波北阿拉看看
那以为小沈阳老了发起,侬讲一除特会的穿条裙子,扮扮女宁,一还会做啥。没啥真本事。
我帮侬讲,侬就是额乡下宁。
套用周立波的一句话:“吃大蒜额帮喝咖啡额谈伐到一到起!”
热门搜索: 康熙来了 天天向上 锵锵三人行 周立波 鲁豫有约 女人我最大 我猜 超级星光大道
下面是用户共享的文件列表,安装电驴后,您可以点击这些文件名进行下载 | |
![]() |
191.7MB |
2008双季盘点a.flv 详情 | 175.5MB |
周立波.-.[笑侃大上海].flv 详情 | 240MB |
周立波.-.[我为财狂].(DVDRip).avi 详情 | 468.9MB |
优酷独家.周立波出爆笑彩铃.flv 详情 | 10.9MB |
优酷娱乐独家对话上海滩活宝周立波.flv 详情 | 3.5MB |
优酷独家专访周立波之一:剖析海派文化.flv 详情 | 11.6MB |
优酷独家.毛阿敏捧场周立波.flv 详情 | 4.5MB |
周立波独家回应“吸毒门”:我不是坏男人.flv 详情 | 5MB |
周立波.-.[笑侃大上海].(DVDRip).avi
详情
![]() |
1.7GB |
周立波.-.[笑侃大上海].(DVDRip).srt 详情 | 158.5KB |
周立波.-.[笑侃三十年].(DVDRip).avi 详情 | 946.2MB |
2008-12-08.家庭演播室.周立波.flv 详情 | 84MB |
2009-06-06.财富人生.一笑倾城.周立波.rm 详情 | 204.9MB |
2009-06-07.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周立波.笑侃三十年.rm 详情 | 138.2MB |
杨澜专访.赵本山郭德纲周立波.笑星是怎样炼成的(上).flv 详情 | 85.8MB |
杨澜专访.赵本山郭德纲周立波.笑星是怎样炼成的(下).flv 详情 | 83.3MB |
4.3GB |
盘点改革开放30年·衣·食·住·行
周立波作为一名喜剧表演艺术家,将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以平民化的艺术视角,机智幽默的语言表现力,以及一幅幅经典生动的老照片,为观众“笑侃三十年”经济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日新月异。
周立波1981年进入上海滑稽剧团学馆,成名于80年代末。周立波以“噱”而出名,有别于传统噱头的笑料。他的噱头别具一格,简单而潇洒,表演亦庄亦谐,台词充满丰富的想象力。幽默风趣的语言,夸张新奇的表演形式赢得观众的掌声。其表演风格独树一帜,融各派冷面滑稽之集。同时又融入了浓郁的海派风格,勾勒出上海大都市的活力以及新上海人的生活风貌。
简介
1981年进入上海滑稽剧团学馆,成名于80年代末,曾是与滑稽演员钱程等同被誉为青年知名笑星,其表演风格独树一帜,融各派冷面滑稽之集。
1990年,23岁的周立波曾因误伤当时激烈反对他恋爱的女友父亲而被判刑,被迫离开舞台,引起滑稽界一片惋惜。刑满之后,周立波下过海、经过商、出过国,但始终牵挂着滑稽艺术。2006年11月份,在王汝刚、严顺开等人的鼓励下,周立波重回舞台。
2008年11月16日,周立波打着 “海派清口”的大旗,在上海商城剧院上演的“我为‘财’狂”专场演出,给了周立波一个“以财经的名义搞笑”的机会。从股市、房价讲到次贷危机,嬉笑怒骂间一一盘点 “波澜壮阔的2008”,赢得满堂彩,也使得更多粉丝瞄上了周立波12月5日至19日兰心大戏院“笑侃三十年衣食住行”的演出。
大米盘分流 周立波.-.[笑侃三十年].(DVDRip).avi
http://www.damipan.com/file/dk9wmt.html
网盘分流 周立波.-.[笑侃大上海].(DVDRip).avi 1.7G
http://www.rayfile.com/files/38196e42-6b80...21b798a/
网盘分流 周立波.-.[笑侃大上海].RMVB 550MB
http://www.rayfile.com/files/ecb34f05-6b11...21b798a/
专访财富人生
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ayindex.do...29&cid=1
东方网记者王霖、乔礼、曹子琛6月9日报道:6月9日下午,在上视9楼的阳光教室里,上海电视节组委会主办的第3届“导演计划”中的一场重头戏开场了。这场重头戏中有四个男人,而为了一睹他们风采的观众更是连过道都站满了。在众人的期盼中,周立波、宁财神、万峰、王全安齐登场,开始了这场“南来北往的四人论道”。
“上海活宝”周立波在其中非常引人注目,他依旧的一身笔挺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乱,头势老清爽的。一上台他就拒绝了主持人称他为“周老师”,他说“叫小周就行”。而当主持人谈起过去的滑稽戏如何辉煌时,他说“我认为,一个人如果一直在回忆的话,那他对现状肯定无奈”,他说得一本正经,台下却哄堂大笑。
周立波说“我很痛苦”
周立波说自己永远都是一个滑稽演员,滑稽戏曾经很辉煌,现在也没堕落。他说“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这句话绝没有贬低淤泥的意思,淤泥和荷花是养育与被养育关系,而他和滑稽戏也是如此。他曾不止一次的谈到过,重新登上舞台绝对不是因为钱,而是为了快乐。他在台上很调侃地说,“我也很痛苦,你看我连个级别也没有(指演员的职称)”,但其实周立波是最幸福的人,他从15岁进入滑稽界,经历了下海经商后现又重新回到舞台,多么多年来,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是生意人,也从来没忘记过舞台,他说“还是觉得舞台最适合我”。
周立波谈“上海人排外”
周立波认为海派文化其实是英美文化加上吴语文化在上海这一地域形成的特有文化,谈到对“排外”这一词汇的理解时,他说排外是因为没有入乡随俗,他举了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比方说,我有很多东北的朋友,我跑到东北去玩,他一把就把我拉炕上了,说明他很尊重我,在东北那是最高礼遇;然后他到我家来玩了,他彭一下窜到我床上去了,那我制止他,说这是我老婆睡的地方,你怎么可以上去,然后他出门就说,哼,太排外了。”他认为在上海生活,语言不是问题,而是腔调问题。
周立波评论小沈阳
当主持人把周立波和小沈阳一起做比较时,周立波说,现在很多媒体都这样比。但是周立波自己认为,小沈阳的当红,“就他(小沈阳)个人而言,是他人生非常辉煌的奇迹,对整个社会而言,是一次没有准备的事件”。周立波说喜欢直白的可以看小沈阳,喜欢直白且含蓄的可以看郭德纲,而喜欢含蓄的则看周立波。他觉得所谓的“滑稽戏无数次的冲击春晚”这件事本身就很荒唐,他说文化有本位主义,凭什么把百分之一的上海文化强加给全国人民呢。
周立波做人有原则
当主持人称赞周立波厚积薄发、为人低调时,周立波说,“低调和高调,首先得入调,要不然就只有跑调了”。周立波很理性的看待自己的当红,他表示并不会因为社会反响强烈或是人们的期望而改变自己原本的追求,他说自己要求不高,只要能让大家开心就够了。曾经有人问过他“周立波,你为什么不出去(走出上海)?”周立波讲这一点也正是他对自己和本土文化的一种自信和坚持。
周立波最近动态
记者在会议间隙采访到了繁忙的周立波,他告诉记者,10月份他将会去美国度假,为的是调整休息之后以完美的姿态登场11月14日开演的《我为财狂》。同时,他现在正在计划一本图书的出版,虽然内容暂时不能透露,但他保证这本书会非常有趣,里面还会有漫画等内容,预计11月份能够出版。周立波之前曾和周瑾、张怡筠、王冠等女主持合作过,当记者问他认为谁最有趣时,周立波笑着说,“当然是我最有趣啦”。最近,周立波的大哥关栋天主演的京剧电影《廉吏于成龙》即将登陆上海各大影院,周立波说,虽然他已经在电影审片时就看过了,但还是会去电影院观看,而且为了支持大哥,他还想自己花钱买票。
在沪上连场“海派清口”公演火爆的周立波,近日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让我们来看看台下的周立波以何种心态来面对这一切。
走进公司的周立波,第一件事是走到咖啡机前,为自己冲上一杯咖啡。他深深窝进沙发,眼角有些疲惫,不过精神十足,对于自己的今天也毫不谦虚,“我知道我一定能成功,因为我知道上海缺什么”。
“买勿起票子人勿是我的观众”
“海派清口”受香港的“栋笃笑”启发而成,那是2007年,那些知道这个上世纪80年代“小滑稽”的观众,已步入中老年。经历了牢狱、经商、出国,回归舞台的周立波选择和滑稽“划清界限”——他并不承认“海派清口”与滑稽有太多的关联。
记者(以下简称“记”):为什么不早几年出来?
周立波(以下简称“周”):早几年还在飘吧,我白相心思重,西藏、新疆,什么地方都去过了,接下来,40岁的人了,冒险的事不能弄了。而且,我和很多演员所关注的焦点不同,也许他们更关心明天的饭在哪里吃、明天是不是评国家一级演员什么的。我是个很舍得放弃的人,因为我知道只有放弃才能得到。
记:料到自己会红吗?
周:今天的成功是我2006年就预见到的,但它的规模我没有预见到,我知道我一定能成功,因为我知道上海缺什么。二人转到上海来,OK,有人去看,但大部分是外地人;上海人也有,但带着什么心态去看的?鄙视、同情,噢,你们的生活形态是这样的。看海派清口是仰视的,观众希望找到能让他们仰视的人,他们觉得你没有装疯卖傻。
现在上海太需要笑、有质量的笑了,电视里滥竽充数的那些我不要看……有文化的演给没有文化的人,演的人老吃力;没有文化的演给有文化的人,看的人老吃力。大家对等最好。来看我的人都是喜欢我的人,都自己出钱,我没有包场。有人说你票价太贵,380块,买勿起,我就讲,买勿起的人勿是我的观众。盗版让伊去,看盗版的人不影响他进剧场,不想进剧场的人,看了盗版也不会进的。
记:有同行来看过演出吗?
周:偷偷地来看过,我是不想伊拉来看,看了伊拉要崩溃的。老实讲,现在滑稽界有几个人自己写作品,有几个人写出有质量、有票房的作品?我对同行、对滑稽界有所失望,所有的现状不要去怪社会、怪体制,就怪自己吧!滑稽界像王汝刚、毛猛达、钱程那样的演员太少了。
记:那你以后还会去演滑稽吗?
周:会,但没有时间表,我以自己是一名滑稽演员出身而感到骄傲,有人问海派清口和滑稽有啥关系,如果有联系,那只是——我是个滑稽演员。上海应该有自己的语言系统,我在台上讲“朋友,侬帮帮忙”,大家就领悟了,笑得很开心,成了流行语。我相信,今后,海派清口会引领上海的语言时尚。
记:今后还会在更大的场地演出吗?
周:明年考虑进更大的场子,但形式不一样——开演唱会。
“我没有必要让全国人民认同”
从“笑侃三十年”开始,周立波的演出有了明确的对象和主题——演给所有上海人、新上海人以及海外的上海人看,让上海人为上海自豪。对于外地巡演的邀请,他一概拒绝;对于郎昆邀他上春晚,他说:“荣幸并等待召唤,但绝不以海派清口的方式上春晚……”
他不在乎、也不愿意去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记:外地观众看你的“笑侃三十年”和“笑侃大上海”,可能就不会像上海观众那么喜欢,甚至可能会感觉不舒服……
周:我们的海派文化已经被扭曲了,我出来说两句都不行吗?春晚上看到的上海人,不是小家子气就是变态,要么就是娘娘腔,这是上海人吗?什么是东北人,大家已经很清楚了——《不差钱》、《卖拐》,但我的好多东北哥们都不是那样的,我喜欢东北人,我非常痛心东北人被歪曲了,正如我们上海人被曲解了一样。
海派清口告诉你真正的上海,真正的上海人是怎样的,我没有必要让全国人民认同,全国人民也不会认同,因为这不是他们的生活。文化是需要共鸣的,没有共鸣的文化就是强奸,二人转到上海来所引起的争议,不正体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成熟与个性么?我很看不起靠丑化上海人起家的某小品演员,他上海来过几趟?泡饭吃过口伐?钢窗蜡地看到过口伐?老大昌掼奶油吃过口伐?丑化上海人之前先多读几本有关上海的书吧!你们丑化自己家乡的兄弟姐妹,我觉得非常遗憾,但我拦不住你们,但周立波绝不会丑化上海人。上海这座城市有很多值得推敲的地方,海派文化我不是归纳过吗?是英美文化和江南文化的混合体,不可复制,是别人欣赏和妒忌的,作为上海人是很骄傲的。当然上海人也有很多缺点,比如穿睡衣睡裤在路上乱走等等,我也会在以后的演出中提出来,但绝对不是谩骂。
记:以后的演出也基本往这个方向走?
周:是。就是为上海人说话,而且我一定不会出去,连上海市区都不会出去。现在北京圈子在谈三个字,“周立波”,说应该把周立波整到北京来,但我不去——语言不是问题,我的国语别人至少能听懂,但他们能领悟吗?不能。士为知己者死,我只演给听得懂的人看。但我不会放弃新上海人,海派清口为上海人、新上海人和海外的上海人服务,我走出上海就肯定是走出国门了。
记:那现在国外有演出商找你吗?
周:有,哪能没有?华人地区已经来找了,比如美国、澳洲、加拿大,现在都已经变成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了。我也蛮开心的,但我不会一出名就去做巡演。
记:现在你的演出一票难求,朋友找你要票怎么办?
周:之前陈辰问我要票,我回她说,我在建立一种文化新秩序——看戏是要钱的,秩序是需要人去创造的。就算是我爷娘,也都是我自己出钱买的。
“环境足够开放,我还是有尺度的”
股市、交通、教育、时事……就连爆发不久的流感,都被他编进去了。如此“豁得开”,这在如今的演出中并不多见。
记:你怎么准备一天的演出?
周:我没有彩排,每天都要上上网看看报纸,家里的报纸堆得像山一样高,一个月就要清一次。
记:演出现场你从头撑到尾,如今这样的演出频率会感到累吗?
周:很多人演出是为了谋生,我不是,10年前我就不存在生存问题了,自己开心了就想让上海人一道来开心。演出对我来讲是一种乐趣,几天不演出,反而会觉得闲得没事做。我的演出在两个钟头15分钟左右,一般会在每个系列的前几场使用计数器,记录上半场多少笑声、下半场多少笑声:第一场400次,第二场521次,第三场530次,每场笑声在500次以上已经是很伟大的事了。我希望我的海派清口是虎头豹尾,不能虎头蛇尾。
记:很多观众觉得你特别“豁得开”,怎么把握尺度?
周:现在的环境足够开放,我有自己的分寸,有的段子出碟时被删掉,那是音像公司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我不会感到任何压力,就算领导人坐在下面,我还是照讲。有人说这是大胆、首创,但那只是你们想不到、自己不敢讲而已,也许他们还没有习惯日益宽松的民主氛围。
记:和香港的栋笃笑相比呢?
周:栋笃笑,他们比我的简单多了,香港演员基本没有科班出身的,尽管他们的商业化做得很成功,但功力不行。而且,栋笃笑没有边界的,而我的作品还是需要尺度的。
记:从离开舞台到复出,中间经历了十几年,过了多久才把当年的功夫捡回来?
周:我科班出身,从小就训练,这个已经根深蒂固了。功力在那里,任何模仿都只是最简单的,关键在于,你要通过模仿说什么。
记:会去看网上对自己的评论吗?
周:当然要看,捧我、嘘我,很多的呀,但不会自己上去留言。
记:如何看待搞笑?
周:绝大部分喜剧演员把搞笑作为目的,而搞笑只是我的手段,我想通过搞笑的手段,让大家分享对这座城市和生活背后的思考。
“我的生活是比较讲究的,属于很上海人那种”
台上“人来疯”,观众越哄越起劲的周立波,生活中是怎么样的?
截然不同。他说,自己交往的都是社会精英,如油画界、企业界、金融界;如今火了,但坚决不唱“堂会”只剪彩,接广告会精挑细选;
《笑侃大上海》结束后,会到美国“避风头”躲一个月,在纽约和拉斯维加斯看秀,充充电。
记:你在台下是怎样的一个人?
周:生活中甚至有朋友对我说,我是一个过于深刻的人,我可以把很多生活的观点提炼成精妙的话,吴孝明(文广演艺中心总裁)不是说我是口头文学家吗?他问我怎么想,我说“受宠若惊,当之无愧”。我台上的演出是没有剧本的,但是你把我的话打下来,出书应该没有问题,我语速快,一场下来会有几十万字。
记:很难想象你是怎么做生意的……
周:我是老认真地去犯那些自己早已预知的错误哦……做生意我是个天才,但守不住财。我从来没有苦过,最低潮的时候也没有很惨,我很遗憾没有像很多成功的人那样,有老悲凉的过去来煽情。我永远是过小资的日子,属于很上海人很上海人那种,不是很有钱,但也不缺钱。你从我的面孔看得出沧桑吗?看不出,我的言语当中也没有沧桑,讲到过去也没有流眼泪水。我是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你在台上就能看出我作为上海男人的自信。我在台上的东西,源自我的生活,我的生活是比较讲究的,我的观点是——没有精致的生活就没有精致的作品。
记:你的演出能引起共鸣,是否和经历丰富有关?
周:我至少有三次大起大落,不在于规模大小,在于整个过程我都经历了。做生意的时候我是个演员,做演员的时候我又会以一个商人的思路去解构我的作品,所以我的作品可以说老少咸宜,马路上走两步可能就能听到说我。放眼全中国,有谁能在两个月整出两台戏来?以后频率还是会这么高,因为创作对我来说没有问题。11月是《我为财狂》,解构中国18年股市,希望把广大股民吸引进来。
记:自己炒股票吗?金融讯息从哪里来?
周:我是做一级市场的。一级市场是机会,两级市场是赌博,我不赌博。《理财周刊》是我的幕僚,主编是我的幕僚长,他给了我很多信心,我的金融题材和讯息都是最前沿的。
本资料仅供个人收藏爱好 如果您喜欢 请购买正版!
已通过安全测试
杀毒软件:卡巴斯基8.0
病毒库版本:2009.4.6
在线时间:不定时
常在服务器:随机
rootadmin
2009/04/08 23:17:22 补充
(我给大家补个小一些的文件,是我从优酷上下载的flv文件转换成的mp4(320*240的分辨率)...)
下面是用户共享的文件列表,安装电驴后,您可以点击这些文件名进行下载 | |
周立波笑侃三十年.mp4 详情 | 335.2MB |
335.2MB |
patrolman
2009/05/02 23:11:09 补充
(我为财狂的avi版本这里有)
下面是用户共享的文件列表,安装电驴后,您可以点击这些文件名进行下载 | |
周立波.-.我为财狂.avi 详情 | 468.9MB |
468.9MB |
亚平宁的一抹阳光
2009/07/20 07:24:00 补充
([quote name='zrtl' date='2009-07-19, 09:14 AM' folder='2740056:5022266']笑侃大上海字幕首发...)
下面是用户共享的文件列表,安装电驴后,您可以点击这些文件名进行下载 | |
周立波.-.[笑侃大上海].(DVDRip).srt 详情 | 158.5KB |
158.5KB |
昨天看到姚明了了通道里走了一半又毅然调头折回赛场, 绝对额热血沸腾哦!
个只上海模子绝对帮阿拉中国宁长足面子了~
上海宁真额是惨古, 87%额财政收入交8国家起养嘎西度外地人
结果, 看过笑过就拉倒额滑稽戏里相稍微调侃一记外地人, 就马上有人要跳册来一串问号感叹号上纲上线
撒额歧视咯, 优秀人种咯, 洋务运动崇洋媚外, 自力更生, 春晚, 撒额杂七搭八额么事才册来了...
一样的话还要反复发N遍, 好像老有道理老狠额样子
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 这种人气量真的是小得可以, 完全没什么话好跟他讲的
顺便说一句, 你们知道春晚在上海的收视率伐?
也就外地人还年年嘎起劲看春晚, 帮帮忙哦
上海宁现在撒宁还稀奇春晚啊, CCTV只牌子老早做坍特了
597一开始其实也没说什么过激的话 倒是那个白马说了很多偏激的话 导致矛盾激化 其实以滑稽戏为代表的海派文化 不是在上海生活多年的人 是不能完全欣赏的 这是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沉淀下来的 因为方言和生活环境的问题 很多我们看来很容易理解的 你们北方人未必能理解 有好多上海朋友解释了 你看到的字幕“土包子”和上海话的“巴”在语气及感情色彩上的差别 但是你不能理解 这就是差异 地域文化之间的差异 这种差异可以说是难以协调的 所以没有必要上升到人生攻击的程度上来 我是上海人 我喜欢周立波 我也喜欢郭德纲 小沈阳的不差钱也让我狠笑了一把 艺术不来就不分国界 何况一个国家两个地区 只能说你们听不懂上海话 没在上海长大不能体会也不能了解 你们不知道情人墙 不知道打桩模子 没住过石库门 就看到了“土包子”就说周立波不好 说上海人不好 有必要吗 要是上海不好 为什么现在上海马路上走的人里面4个人里有三个是外地人 上海一直是个海纳百川的大都市 我们有我们骄傲的理由 但是我们只是骄傲 我们没有歧视 你们要是不喜欢可以不听 不看 但是不要贬低
挺好,不但滑稽,而且言之有物,并不仅仅是逗人一笑。
我看前面吵得挺凶的,好像还是字幕惹的祸啊,其实南方方言很难用字幕表达,比如说“真噻故相”并不就简单的是“真可怜相”,更多的是一种怜惜,爱护,又有点哭笑不得的情绪,有的时候还有“你看这个好不好玩”的意思,真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啊。“巴子”也不是“土包子”,而且仔细看就明白,其实这里的“巴子”和前面的“多笑五十次合算”都是对所谓“上海性格”的一种自嘲,这两个是调侃上海必讲的段子。多笑五十次真的合算了吗?当然不是,后面也同理啦。
另外说到二人转的问题,我喜欢赵本山,但是不太喜欢小沈阳,赵本山的小品不仅幽默,而且也反映了一些社会问题,尤其把一个农村老头演的惟妙惟肖,我特别喜欢看《火炬手》里面他感言的那一段,看他的手还有其他动作,真的是那种一辈子没上过台的小老百姓的样子。小沈阳的专场好像除了玩学港台歌星那套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而且老是穿的花花绿绿,我是真有点接受不了。
2537楼已被删除
该资源评论已被关闭
applejack1111
举报
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上海人"这个词越来越向"贬义"的方向倾斜.
好象把上海人的节省,看做是小气.上海人不管经济状况好的家庭,还是经济状况不好的家庭,通常都很节约.同样的东西能便宜就买便宜的.我相信这点不管在任何地方都是一样的.可为什么单独丑化上海人的形象呢?
把上海人讲话的地区习惯,看成是辱骂别人?上海人有很强的地区观念,这个老观念主要是讲,除了上海市中心,包括黄浦区,静安区,卢湾区,之外的所有地区,都叫外地.把那以外的人都叫外地人.到现在很多上海的70年代小孩,还有知道这种习惯的.我们如果从其他地区到到市区去,称呼为"去上海".
我们是喜欢过着体面的生活,这个也有错吗?我们不管家里的情况如何?在家基本上总穿着旧衣服,上街才穿着比较体面的衣服.相比之下,有些外地人,只要是新衣服就穿在身上,不管时间也不管场合,买了一大堆的衣服,但真的要参加正式场合的时候,没有一件得体的衣服.
上海的文化就是不排斥外来的文化.虽然我们嘴巴上说这个太过,这个可能不行,但我们从来没有真正的反对过.我们没有真正反对过其他地区的方言,没有真正反对过其他地区的文化,其他地方的人。先从最高的说起,上海市的领导,很多都不是上海本地的人.接下来,是很多单位的老板也不是上海本地人,再接下来,很多单位的管理人员也不是上海本地人,最后,很多单位的基层员工,也不是上海本地人.我们从上到下,从来没有排斥过,外地方言,外地地区文化,外地人.
现在是,很多占据位置的外地人,开始排挤上海的本地人.
第一,不允许说本地话.上海人会很注意的讲话的方式,特别是年轻人,但对着本地人,很习惯说上海话.但对外地人却讲普通话,这样做就是为了能对方能够听懂,减少发生歧义.但这种体贴却被认为是歧视!外地人不认为,对于不了解的地方方言要去了解,对于不会的东西要去学习!抱歉,我错了!有种情况却例外,就是他们会去学习英语!虽然在上海,外国人其实真的非常少!比例微乎其微!但他们却很乐意学!不会指责外国人怎么不说普通话!
第二,减少聘用上海籍员工.在很多公司里,外地管理人员开始联合排斥雇佣本地员工,他们不招聘上海籍员工,美其名约,上海人怕苦,怕累,还是外地人做比较好!上海人里有怕苦怕累的,难道外地人里没有?外地人都是吃苦耐劳,没有好吃懒做? 外地人难道就是工作能力强?人格魅力完美?品格高尚?没有人是完人,难道在外地人的眼里只看得到上海的缺点?? 在今年这个经济危机的时机,市政府想到的是开农民工专场招聘会,让他们进工厂当工人,但上海本地人呢?年纪轻的鼓励自己创业,年纪大的要么去40,50,要么去当交通协管员。
第三,上海人不能批评外地人.是的,我们不能批评外地人,不能说他们的缺点,否则外地人就会一大堆人跳出来说我们歧视他们!就会骂人,就会凶你!很多人的态度都很恶劣!好像他做错是天经地义的。人总是有缺点的,但现在的情况是,外地人可以说上海人的不是,上海人不能说外地人的不是!上海人在自己家门口,要小心翼翼,不能犯错,因为一旦做错了事情,就会有人铺天盖地的说上海人素质低,负面新闻一大堆。
我们很想问那些新上海人,外地人,你们所谓的看不起上海原地人,是出于什么心态?如果上海真的排外,你们认为你们真能进入上海来工作,学习吗?如果上海不好,为什么你们不去四川,不去西藏,而跑到上海来发展?政府说得好,上海是中国的上海,上海要为广大的中国人服务!我们冲在国家改革的前列。什么政策都是由上海试点?为什么不是北京,不是广东,不是深圳?
今年政府说是给外地人才造宿舍,解决他们租房成本!但我们当地的年轻人呢?不管到单位多少距离,需要多少交通费?占工资比例多少?是否有补贴!这个政府他没有想到管!上海本地的年轻人,年龄到了要结婚,房价这么高,根本就买不起!是的,可以租房子结婚亚!
外地人都觉得上海借房子好贵!上海人租的话,难道就不贵吗?
外地人说,孩子读书为什么要收借读费,同样是人不同待遇不理解!但我们上海家里只有一个孩子,而外地人家里生了二,三个孩子跟我们争夺教育资源!为什么同样是人,我们遵守了国家的法律只生了一个,可外地人,违了法却享受到国家更加好的待遇?难道这公平吗?
我们为了能生存,为了子女的教育而在挣扎着!上海外表看着光鲜亮丽,但还有很多石库门,还有很多棚户区,还有很多下岗失业人员,还有很多孩子为了学费而放弃升造的学生,还有很多到了退休年龄只能拿600多的边缘人!虽然我们生活在上海,比外地人说多了一个户口,多了一个住的地方,但组成上海的是普通的老百姓。不是那些老电影上的那些明星,不是资本家,不是留学生,不是整天说着英语的白领,翻译。我们有我们的生活,有我们的习惯,有我们的文化,当然也有我们的陋习,但这就是我们真实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