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ast edited by brglng on 2009-5-19 at 11:30 ]作者: netwinxp 时间: 2009-5-19 11:33 硬盘已经接近2T这个传统分区表的极限,桌面型操作系统正面临一个转折点。
目前的形势是采集卡很多已经转向linux和win,由厂家提供驱动,开发反而更为简单;居于linux、win的嵌入式系统、机床比比皆是;高速设备采用了高精度的定时器比兼容8086的那个8253、8254更为精确;精简版的linux也就几M,PE也就40多M,摒弃大多数用不上的模块也可以跑得很流畅。DOS也许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了。作者: gmy 时间: 2009-5-24 03:23 DOS唯一可能长期存在的理由是:BIOS不被完全淘汰,即使EFI成为主流后也向下兼容BIOS,另外一个硬件基础是SATA的X代速度达到质的飞跃,出厂的BIOS设置不再是兼容IDE模式(int13 必须依靠的环境),那时才是DOS的终结。所以目前看,DOS在硬盘级维护仍有用武之地。另外,LINUX或WINPE的引导和通用性等方面尚未成熟,这时否定DOS的说法都是站不住脚的。
[ Last edited by gmy on 2009-5-24 at 03:28 ]作者: DOSforever 时间: 2009-5-24 07:24 看了 gmy 的介绍,所以我认为 DOS 更要发展了,要以适应新的硬件环境为目标为开发目标。作者: johnsonlam 时间: 2009-5-29 13:49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brglng at 2009-5-9 07:00 AM:
我认为DOS如果不进化到32位,则必然淘汰。现在的16位DOS限制太多,根本不足 ...
[ Last edited by johnsonlam on 2009-5-29 at 13:50 ]作者: enjoyer 时间: 2009-5-30 03:20 看了大家的讨论,忍不住想发表些看法。我想说的是为什么我们总是在谈论DOS的内核级开发,个人的感觉是如果能够有修改内核的能力,干吗不重新开发一个OS内核,为什么一定要跟DOS有所纠缠?(就因为DOS曾经辉煌过,很经典?) 为什么我们总是离不开修改或者二次开发这样的活动,就因为DOS有用(暂时或者永远),就因为修改别人的内核比重新开发容易(一定就容易吗)?
可能有人会说,你以为开发个OS容易呀。是的,开发OS不容易,它至少是一个大型系统工程,可能还是一个国家的重点项目。但是话说回来,如果我们不敢于朝这这个方向去做,就不可能有任何机会。现在64位的体系架构已经出来了,而且64位必定是未来的趋势。所以我们也可以朝着64位的方向去考虑,做一个64位的内核。即便现在或者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可能还派不上用场,但只要我们的内核做的好,架构灵活,效率又够高,总有一天会有的人去用它,完善它。Linux当年不也是这样流行起来的吗。而且我们也不必太争执DOS或者FreeBSD/FreeDOS,linux哪个更好,哪个更有用,这些OS都可以拿来借鉴,为我所用。毕竟未来是多元化的世界,每一个不同OS都有适合自己的定位。好了,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希望我们有一天也有个拿的出手的OS,呵呵